(郝江华推荐)安阳工学院面向低空经济重大战略需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调整优化”重要决策部署,在航空办学优势基础上,深入调整优化学校学科专业布局,聚焦服务低空经济发展,把通航、无人机等作为重点建设方向,其他专业逐步向服务低空经济转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产教融合、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航空、低空经济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实现学科建设、专业布局、人才培养与区域低空经济发展需求有效衔接。
一、巩固航空特色,前瞻性布局学科调整优化
抢抓河南省发展航空经济战略机遇,2012年开设“飞行技术”专业,成为全国第九所、河南省第一所培养民航飞行员的高校,后陆续开设“飞行器适航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空中管制与签派”“航空电子”等12个航空类专业(方向),“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入选河南省新一轮重点学科,“飞行技术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民航概论》《航空物流管理》是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航空特色初步显现。
围绕航空、低空经济办学特色,调整优化学科学院,先后成立飞行学院、机械与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文化传媒与航空服务学院。前瞻性设置战略性新兴、交叉学科专业:针对低空空域管理体系建设和应用开发研究方向,申报“智慧交通”专业;针对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机场建设进入快车道,申报“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针对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河南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林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航空材料高科技企业集聚安阳,通航制造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现状,申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针对无人机控制及其关键技术方向,预备案“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针对安阳是国内唯一一个拥有运输机场和三个通用机场的地级市、机场管理服务和空中客舱服务人员缺乏现象,预备案“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
二、强化人才供给,沉浸式探索人才融合培养
精准对接低空经济产业板块和产业链上下游链路新需求,优化产业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努力探索形成社会多元力量一体共建、高度贯通培养体系,切实增强服务低空经济、航空业高质量发展人才供给能力。
多方共建航空类育人平台。设立具有独立资质的“CCAR-147部飞机维修培训机构”和考点,为地方民航维修单位培养飞机维修人员200余名,在校学生获机务维修基础执照(TA)40余名。与中国民航机场协会合作成立“1+X机场运行管理职业资格证(高级)培训机构”,100余名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与南航河南分公司等共建省级行业特色学院--智慧民航产业学院,融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技能培训、科研创新、技术交流、成果转化、高端技术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为智慧民航产业领域培养亟需的高端技术人才。
联合头部企业协同育人。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昆明航空有限公司、中原龙浩航空有限公司、美国航空运动协会(ASA)等10多家单位合作,培养民航飞行驾驶员近400人,已有多人成长为机长、准机长,还有一大批副驾驶飞行员。
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民用航空技术大学联合举办非独立法人国际办学机构—“安阳工学院莫斯科航空科技学院”。目前开设“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本科专业,还将设立俄语语言中心、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无人机与低空经济等领域合作。
建立航空业界交流协作平台。举办“海峡两岸民用航空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围绕航空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议题,已经成功召开7届,成为海峡两岸乃至中外高校及企业间航空人才培养沟通交流盛会。
三、重视科研协同,合纵化组织团队科技创新
坚持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效衔接、产学研协同发力,加强有组织科研,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创新学科组织模式,鼓励跨地域、跨行业、跨专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
共建高水平科研平台。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民用航空技术大学联合申报的“河南省人机环境与应急管理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以航空人机环境控制及安全技术、航空信息安全与应急管理、航空材料安全与可靠为研究领域和研究特色。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设立“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阳工学院分中心”,聚集跨学院、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科研团队,针对典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航空植保施药,开展农业航空遥感、航空精准变量喷雾等相关技术及装备的创新研究。参与组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蓝天实验室”,设立“蓝天实验室安阳工学院分中心”,依托“蓝天实验室”凝聚学科方向、提升科研能力、锻造高水平科研队伍。
重组科研团队。成立“民航产业高质量发展智库平台”,瞄准地方经济发展建设需求,融合科研、咨询与战略规划,专注于驱动民航业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化转型升级。成立“航空装备功能材料与再制造技术科研团队”,以先进航空功能材料设计制造与服役科学、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科学为研究方向。成立“先进能源材料设计及应用科研团队”,研究先进能源材料设计及应用。成立“新能源电力系统科研团队”,以风光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创新、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创新为研究方向。
联合企业科技攻关。与安阳市豪克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风洞实验室”和“河南省航空复合材料螺旋桨及旋翼工程研究中心”,开展无人机无轴承旋翼系统柔性梁及桨叶优化设计、高刚性旋翼系统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联合获批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高性能碳纤维高速飞行器旋翼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安阳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高性能碳纤维无人直升机旋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河南帕格航空模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针对重油燃料低温下较难雾化的问题,采用优化燃烧室和发动机自循环热管理系统的方法提高燃油和空气的混合雾化,实现稳定的燃油预热及燃烧;同时对无人机专用ECU发动机控制单元和点火系统、发动机冷启动方案、防爆燃特性等进行研究,联合获批安阳市重大科技专项--“无人机重油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阶段,学校将以“起高峰、成高原”为建设思路,加快培育和吸引航空领域的优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求在低空经济的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人才储备,增强服务低空经济重大战略和创新高地建设的能力,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空域服务学科专业亮点;大力推进“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模式,使工科更加聚焦于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需求,理科、文科、农科向低空经济产业需求延伸,形成多学科协同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低空经济的繁荣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